本星事】系网易新闻网易号与【读懂本星球】联合出品,内容独家发布在网易号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968年,阿卜杜勒·萨拉姆·扎伊夫出生在阿富汗一个名为赞吉阿巴德的小村子。此时的阿富汗尚处于君主时期,主政的是普什图族的国王查希尔·沙。
扎伊夫的父亲是寺的毛拉——宗教领袖,每天要花费时间给宗教人士授课。家里很清贫,泥砖墙的房子,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每到夜幕降临,野狗在家门口狭窄的小路上逡巡、狂吠。
1971年到1972年,大干旱,皲裂的大地,颗粒无收的农民,阿富汗的中部和北部爆发大规模的饥荒,人们离开家园去寻找食物和水源,无数饿殍死在道路。
心碎,但是扎伊夫一家人来不及掩埋和悲伤,马不停蹄地远离村子,搬到热赞地区,这里有水,水是生命的希望。
七岁的夏天,父亲半夜就起床了,在夜光中祷告,第二天一早,他照常去寺,回来的时候一言不发,脸上的肌肉因为极度疼痛拧成一团,眼泪很罕见地出现在目眶。父亲喊来了姐姐和邻居,邻居是一对上了年纪的男女。
邻居摸了摸父亲的脉搏,开始诵念《古兰经》。“我们将把生命献给逝者,记录下他们的恩赐,记录下他们留给世间的。所有一切清清楚楚。”扎伊夫在诵经的声音中失去了父亲,他甚至至今都不知道父亲死于何病。
十岁,阿富汗变天了。亲苏的阿明政变上台,土地改革如火如荼地在阿富汗展开。掌握军队、土地、财富的地方实力派坚决,的教法和红色政权格格不入。
阿明的八号法令规定了打土豪、分田地,七号法令规定女人要接受教育,收取嫁妆要缴纳高额的税。
哈拉姆是宗教词汇,是违反教法的意思。宗教学校学生无法忍受教法被时代淘汰。大量的红色政权支持者(比如在民间有卓著声望的大毛拉尼塔兹·)被宗教学生刺杀。
是单词“塔利布”的复数,意思是宗教学校的学生。阿明政府开始逮捕,把他们和地方上的土豪劣绅、军阀头子关在一起。
阿富汗陷入内乱,冲突蔓延、血流成河。扎伊夫的两个叔叔加入了军的斗争,被称为所谓的“圣战士”。扎伊夫一家老幼,跌跌撞撞地翻越山脉,逃到巴基斯坦避难。
彼时的巴基斯坦是美国的盟友,对于阿富汗的难民十分欢迎,因为西方的援助,安置难民成了巴基斯坦乐于经营的生意。
谁曾想,美国人设立了办事处,置办了前几批物资,然后找记者拍照,得意洋洋地宣传了一阵后,援助的物资断崖式减少。
巴基斯坦官员的笑容渐渐凝固,财路断绝,没有人喜欢赔本的商品,扎伊夫被强行迁到了荒芜的土地上。
新的难民营在沙漠中心,骄阳炙烤,白天只摸摸帐篷,手会被烫伤。没有诊所,巴基斯坦定期会用卡车运水,但杯水车薪。扎伊夫被迫去附近的村落取水。
取水的难民惹恼了巴基斯坦本地的居民——俾路支人。双方摆开车马,械斗,尸体在沙漠中掩埋,随后巴基斯坦军队包围了难民营,扎伊夫和同胞们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难民营有毛拉、宗教学校和寺。扎伊夫刻苦研修教义,成绩第一,受到了老师的青睐和同学的敌意,多数同学是穆什瓦努族的,而扎伊夫是普什图族的。
异国他乡,无根的浮萍,难民学生扎伊夫的应对只有一个,用木制的武器袭击穆什瓦努同学,血从头部的伤口喷出,七个男生被送入医院紧急治疗。
此时的阿富汗,从内战转入了国战。阿富汗人普遍认为,苏联要把阿富汗变成第十六个加盟国。
扎伊夫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想加入战争,他痛恨苏联,痛恨红色政权,以及试图淘汰教法的一切事物。但是家人不同意他的想法,要他娶妻生子,安然一生。
扎伊夫不辞而别,带着100元巴基斯坦卢比,徒步翻越高山,穿越沙漠,寻找反苏武装。这笔钱他存了三个月,一元巴勒斯坦卢比可以换一千克面粉。
反苏战争已经打了三个月。跋涉三天的扎伊夫加入了本地司令官拉兹克的部队,随军作战了两个月。起初扎伊夫以为拉兹克是个好人,结果发现他只是利用士兵,保护自己的葡萄园和财产。
扎伊夫失望地叛逃,前往尼尔哈姆地区投军宗教学生团体——。正被苏军包围,炮击、空袭,地面被撕开,村庄和田垄尽成废墟。
溃围后,只剩下七十人,三把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一把步枪,两把来福枪和一个火箭推进式榴弹,都不是原装货,是巴基斯坦的A货,机械可靠性很糟糕。
扎伊夫和用摩托车和马匹在山谷和隐蔽的小路上穿梭,靠着对地形的熟悉,机动性很强。他们没有地图,也不需要地图,每天的日常就是,起床,晨间祷告,然后和战友交代后事和临终祷告,以备自己在当天的行动中丧生,尔后发动袭击。
成员除了军事行动,余下的时间用来研习教义。扎伊夫一方面要向更高级成员接受教导,一方面要向低年级战友传授读写知识。两到三年,一个阿富汗文盲就会被培养成狂热的宗教武士。
扎伊夫是部队里的炮兵,武器是BM12火箭炮,射程8000米开外,铝制,中国产,携带方便,战力强悍。战争打了十年,扎伊夫九次死里逃生。
二十岁的时候,扎伊夫坚持到了苏联战败、撤军,也混成了的核心骨干。此时他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一岁的儿子。
苏联撤军,对阿富汗既是好事,又是坏事。美国切断了给阿富汗军阀的资助,2.8亿美元,各路军阀失去了供养大军的本钱。但这些割据的军阀有野心,自掏腰包豢养士卒,新的政府根本指挥不动军阀,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
此时的扎伊夫解甲回乡,成为寺的伊玛目(寺的领导人)。村子里只有15个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一日,阿卜杜勒,扎伊夫曾经的战友,找到他。两人说起市区的事情,阿卜杜勒告诉他,来的时候差点没命,骑着摩托车的军阀爪牙向路人打劫。十五岁以下的男童被抓走,充作娈童和。
国家四分五裂,军阀光天化日打劫,阿卜杜勒没有掏钱,徒手干翻了手持冲锋枪的团伙。忧心忡忡的两人给曾经的上司写信。
1994年秋,五十个成员在圣吉萨的白寺集会。与会者发表了对腐败、犯罪、、抢劫横行、无法无天的世道不满,决定成立一个全新的组织。
新组织的名字干脆还是叫“”,组织的纲领只有一个,终结乱世,剪灭军阀,统一阿富汗,恢复教法。
大毛拉马德成为组织的阿米尔,即政教最高领袖,毛拉奥马尔被任命为指挥官。扎伊夫在内的所有成员宣誓向两人效忠。
没钱,五十个成员纷纷下乡,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饱受军阀欺凌的人民纷纷捐献面包和shlumbay,一种酸奶、水、盐、黄瓜混合而成的阿富汗特色饮品。
一个虔诚的豪商匿名捐献了9000万阿富汗尼巨款,这足以购买270万千克的面包。
十人一组,向军阀的据点——检查站进攻。战事很顺利,爪牙们大多不堪一击,扎伊夫在本地声名鹊起,随着教法的推行,所到之处,和抢劫销声匿迹。
地方行省的行政长官哈吉·巴沙尔也注意到了扎伊夫,主动向他投降。扎伊夫和伙伴得到了一个行省、两辆汽车和一艘陆地巡洋舰。
攻陷了喀布尔,全国除了盘踞在西北地区的北方联盟,大体上都被平定了。大局已定,扎伊夫又一次解甲归隐,回到乡间照看生病的儿子,自己重操旧业,当起了伊玛目,也就是宗教老师。
休息了一个月,的总司令奥马尔又找到了他,北方战事很不顺利。扎伊夫很不情愿,但是不得不担任了阿富汗的国防部长,因为当初在白寺,他曾经向宣誓效忠奥马尔。
1998年的阿富汗国防部,前线每周的预算是可怜的三十万美元,到手的钱甚至远低于这个数字。北方前线有六千深陷昆都士的重围,急需粮草、弹药。
扎伊夫力主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苏联的办法,开辟空中运输渠道。但是北方联盟频频用火箭推进式榴弹和火炮摧毁跑道上降落中的飞机。很多飞行员因此拒飞,扎伊夫不得不给出单次任务500万阿富汗尼的赏格,相当于600公斤面包。
天气有时候不好,扎伊夫又授意手下贿赂北方联盟的低级军官,用食品、奢侈品换取了一条燃料、弹药的陆路补给线。
在昆都士赢取了最终的胜利,扎伊夫功不可没,但是他毅然辞职,因为同僚违背他的命令,造成了绍马里事件。
绍马里事件?为了赢取胜利,在井水里投毒,破坏绍马里平原的水渠。沙漠中的阿富汗视水如命,为了打败一时的对手,让十八万无辜的百姓被迫永远离开水草丰美的家园。
扎伊夫弃官,再次手执教鞭。奥马尔勒令他回来干活,毕竟手下的人才有限。奥马尔也觉得扎伊夫和国防部官员的矛盾已经不好收场了,这次让他出任矿产工业部副部长。
财政的预算为每年8000万美元,军队的开销刨去后,留给工业部发展的资本只有700万美元。扎伊夫觉得阿富汗的起家,唯一的机会是利用阿富汗富裕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此投资了350万美元建设从土库曼斯坦,途经阿富汗,抵达巴基斯坦的国际输油路线。
很遗憾,这笔钱被官员贪污掉了。扎伊夫没办法,只好招商引资,吸引外国资本进入开发阿富汗油气领域。美国的优尼科公司和阿根廷的布里达斯公司参与了招标。
美国优尼科桀骜不驯,张口就要垄断阿富汗油气资源的独家开发权,给的钱又少,扎伊夫选择了阿根廷。美国人恼羞成怒,许多美国政要都和优尼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扬言要给阿富汗好看。
时间短短三个月,扎伊夫因为刚正不阿,得罪同僚,再次被调任,远赴巴基斯坦担任外交大使。
在阿富汗外交部门中,巴基斯坦大使地位卓著。在油气事件后,美国要求联合国对阿富汗实施制裁,全世界只有沙特、阿联酋、巴基斯坦承认的合法政权,但三国只设立了一个大使馆,在巴基斯坦的堡。
1999年,在境内停止了罂粟和的生产,美国捏造一份报告,称并没有真正禁毒,只是为了囤积毒品,故意抬高国际生的价格。
随后,越来越多的谣言被生产出来,阿富汗在国际上被彻底孤立。没想到了美国人为了油气,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针锋相对地,收留了。
另一场危机,进一步孤立了。原来有一个奇葩的部门——美德传播与阻止恶行部,部长下令拆毁著名的巴米扬古代佛像。因为看不惯佛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发36封反对信,中、日、斯里兰卡等国家都愿意出钱把佛像的碎片组合、修复。
日本代表称阿富汗历史上比日本更早皈依佛教,是先导者,佛像应该保留。但扎伊夫嘲笑他,说阿富汗人发现的光芒盖过了佛教,包括佛教在内,世界上其他一切信仰都是空洞的,炸毁佛像是符合伟大的法的。
与几乎所有国家都离心离德,阿富汗进一步窝藏了本·拉登,并拘留了两个来自美国的传教士,因为他们违反了的教法,公然在阿富汗传播基督教。
美国南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克里斯蒂娜勒定扎伊夫交出,称正在策划一场大规模袭击,但是扎伊夫严辞拒绝,因为美国不承认政权,不相信阿富汗政府,屡次与阿富汗为难。
事实证明,克里斯蒂娜掌握的情报完全正确,2001年9月11日,染红了纽约的朝霞。
911事件后,扎伊夫收到越来越多的公开情报证实了美国即将对动武。他把报告打到中央,外交部嗤之以鼻,强大的苏联我们尚且不惧,何况较之弱小且远在万里的美国。
外交部下令,扎伊夫宣读了一个简短的声明:“以的名义……,呼吁美国保持耐心,对接下来的行为三思而后行。”
不久,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透露,美国逮捕了一个叫阿里的阿拉伯人,美国称阿里的供词显示阿富汗与911有不可推脱的关联。后来这个叫阿里的人被注射了化学药剂,疯了、失踪。
阿富汗战争打响后,扎伊夫的工作除了情报,还有在电视机前讲话。在扎伊夫的呼吁下,每天有五千名世界的人潮进入阿富汗,成为的兵源;巴基斯坦的踊跃捐款,从难民营到白沙瓦,有人捐献100阿富汗卢比,有人捐献100万卢比,珠宝、黄金按斤捐输,毛毯、鞋子也进入了大使馆的仓储。
扎伊夫还在电视机前宣读追杀令,700名帮助过美军的被世界通缉。
随着喀布尔的陷落,美军愈发猖獗。2004年5月11日,身为一国大使的扎伊夫被公然押入关塔那摩湾的监狱。
殴打、水刑、、虐待,美军利用一切非人的手段,不能让扎伊夫说出“阿富汗和911有关”的供词,只好使出杀手锏。几个理发师进入班房,把视为男人的尊严的胡子刮了干净。
监狱里顿时群情激愤,2005年的夏天,扎伊夫为首的发起了惨烈的绝食运动。绝食到第26天,牢头觉得再搞下去,人都死光了还是得不到对美国有利的供词。于是美国人派医生给这些行将就木的饿殍医治,注射营养液,但绝食者宁死也不配合医治。
2005年9月11日,绝食运动搞得焦头烂额,牢头陆续开始无罪释放犯人,扎伊夫就是其中之一。
17个小时飞行后,皮包骨头的扎伊夫回到喀布尔。扎伊夫又成了伊玛目,在寺工作,不过这一次,他还把跌宕的一生写成了回忆录。
“美国也处于危机中:失业率日益增高,物价飞涨,大公司接连倒闭……他们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也岌岌可危……美国这头奶牛的乳汁也快枯竭了……美国集结了一小撮阿富汗人,支持北方联盟掌权……但阿富汗国民议会就是一出闹剧。如果美军不从自我膨胀中醒悟,阿富汗将成为他们的终结之地。”——扎伊夫,2009年,于喀布尔。